【职业学校】职教学生就业稳定性差,何由何解

就业既是经济发展问题,又是社会民生问题。职业教育作为一种“类型教育”,区别于普通教育,其以促进就业和适应产业发展需求为导向。毕业生就业质量是衡量职业教育办学质量的核心指标,而就业稳定性是就业质量的重要表征。然而近年来,职业院校毕业生的就业稳定性却不容乐观。根据麦可思《中国大学生就业报告》,虽然近年来高职高专学校毕业生就业率较高,保持在90%以上,但毕业工作与专业的相关度仅为62%左右,毕业三年内平均雇主数为2.4个,约50%的学生在毕业三年内转换了职业甚至行业。中职学校毕业生就业稳定性的全国统计数据较少,但从一些地区和学校的中等职业教育年报来看,中职毕业生一样存在就业率高但对口就业率较低、跳槽频繁等问题。
职业教育毕业生就业不稳定会带来多重危害。从职业院校毕业生角度来看,就业不稳定不仅影响个体当下的生活质量,更影响个体长期的职业生涯发展。研究表明,个体早期频繁的职业流动不利于个体技能积累和资源积累,从而导致个体持续处于低水平就业状态。从国家和社会层面来看,职业教育毕业生就业稳定性差会造成社会不稳定,而且阻碍我国经济发展和产业转型升级。因为技能获得不是一蹴而就的,职业学校教育只是个体技能成长的初期阶段,个体还需要通过长期稳定的工作历练才能逐渐成长为能工巧匠、大国工匠。缺乏稳定就业的职业教育毕业生群体,难以形成一支有规模有质量的技术技能人才梯队,难以支撑我国从制造大国向制造强国的转型。职业院校毕业生更换就业单位甚至职业种类,存在两种情况:一种是学生“不愿干”,主动离职;另一种是学生“干不了”,被动离职。从学生角度切入有助于我们理解离职现象背后的原因。
职业选择不理性。我国学生在初中毕业或高中毕业时通过考试分流进行职业教育体系。以舒伯的职业生涯发展理论来看,这一时期学生处于职业生涯发展的“试探期”,其特点是对自我和职业的认知都比较模糊,在想象、讨论、学业和生活中尝试对职业做暂时性决定。这一时期非常需要专业的职业生涯教育和升学指导,然而中小学教育恰恰缺乏相应实践。学生及家长的职业生涯规划意识也不强,专业选择盲目性较大。不少学生在接触专业学习、实习或工作就业后,才发现自己不喜欢这类工作,有的毕业后就放弃了原专业。
专业能力不够强。这与职业院校的办学有关。一方面,一些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定位层次过低,指向专业化程度要求较低的工作,学生在劳动力市场中被机器或非职业学校毕业生替代的可能性高,导致失业。另一方面,一些职业院校人才培养与实际岗位需求脱节,所学非所用,学生缺少真本领,就业优势不明显。不少实证研究发现,我国中职毕业生与普通高中毕业生相比并没有明显的就业优势,微弱的就业优势随着时间的推移也逐渐消失。
工作收入比较低。《2022中国职业教育质量年度报告》显示,2019届高职生毕业半年后的平均月薪仅为3815元。一方面是职业院校毕业生专业能力不够强、缺乏竞争优势的直接后果。另一方面,我国技术技能工种工资水平相对较低也是客观事实。《2018年送餐员就业报告》显示,我国外卖骑手平均月薪为7750元左右。大量外卖骑手正是从制造业等行业转行而来的,而与其他白领工作相比,技术技能人才的薪资差距更大。薪资缺乏吸引力已经成为我国技术技能人才队伍建设的重要瓶颈。
职业发展通道不畅。新中国成立后,在当时工业建设为基本任务的大背景下,曾经实施过八级工制,按技术水平将劳动者分为八个等级,并将工资与技术等级挂钩。成为“八级工”曾经是许多技术技能劳动者一生努力的目标。八级工制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发展退出了历史舞台,取而代之的是学历导向的人才评价机制。学历而非技术技能水平成了影响个体职业发展的重要砝码,对学历主要集中在高中和专科层次的职业教育毕业生构成了职业发展的“天花板”。职业成长路径不畅直接影响个体的职业承诺,导致个体轻易更换工作,或期望通过升学选择新的职业发展路径。
社会尊重程度不够。在我国,受传统儒家思想影响,“学而优则仕”的观念根深蒂固,技术技能人才的社会地位相对较低。踏踏实实从事技术技能工作,没有得到充分的社会认可,反而被认为是没有出息。许多学生宁可选择待业在家或者在办公室从事非技能类工作,也不愿意到生产服务一线从事技术技能工作。职业教育毕业生的就业稳定性是涉及学生、家庭、学校、企业、社会等多方因素的复杂问题。因此,提升职业教育毕业生就业稳定性需要从全社会着力,系统性地解决,使学生愿意干,也干得好。
加强专业选择指导,“干一行爱一行”。人职匹配理论是现代职业生涯指导的基石,主张个体按照自己的兴趣、个性、能力及价值观与职业的匹配度进行职业决策。对青少年来说,能力可以发展,价值观尚在形成,因此应把兴趣和个性作为职业决策的优先考虑因素。普通中小学应加强职业生涯教育与升学指导,职业学校以及社会机构应更充分地开展各类职业体验活动,帮助学生更好地了解自我,了解职业世界,从而能够更合理地选择自己喜欢且适合的专业。只有当学生真正喜欢自己的专业时,才会有更高的专业承诺,才会有更优秀的学习表现以及未来更稳定的就业状态。
提高职业教育质量,“学一行行一行”。要让职业教育毕业生在劳动力市场上更有就业竞争力,减少被动离职的概率,关键还是要提升职业教育办学质量。目前我国职业院校人才培养还存在很大的提升空间,在专业设置上应主动对接产业行业需求,在办学模式上应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在教学上应及时将新技术、新工艺、新规范纳入课程体系,推进理实一体化教学改革,在强化技能训练的同时,加强学生学习能力、问题解决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企业也应当作为重要主体积极参与职业教育人才培养过程。国内外大量研究表明,企业对职业教育与培训的积极投入不仅有助于企业技术技能人才储备,也有助于提升员工对企业的忠诚度,留住人才。
加强职业精神培养,“行一行爱一行”。早在百年前,黄炎培先生便阐述了“敬业乐群”的职业道德教育思想。所谓“敬业”是“对所习之职业具嗜好心,所任之事业具责任心”,所谓“乐群”是“具优美和乐之情操及共同协作之精神”。国家倡导“工匠精神”,正反映了新时代对爱岗爱业职业精神的强烈呼唤。职业教育在培养学生各种职业技能的同时,还应当将职业精神和工匠精神的培养渗透在教育教学全过程,使学生不仅“能做”,而且“乐做”。
构建技能社会,人人皆可成才,人人皆会幸福。提升职业教育毕业生就业稳定性还要构建有利的外部制度,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我国应从人才评价制度、薪酬分配制度、高技能人才激励制度以及社会宣传舆论等方面入手,构建从初级工到高级技师到大国工匠的技能成才通道,切实提高技术技能人才的收入和社会地位,从而逐步改变人们对技术技能人才和职业教育的态度,推动社会从文凭社会向技能社会转型。
以上内容仅供参考,数据均来自互联网。本网站不对文章观点负责,仅作分享之用,对其内容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不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保证。文章及图片版权归属原作者。如分享内容侵犯您的版权,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会快速审核处理。

以上就是3721职校网小编整理的有关职教学生就业稳定性差,何由?何解?信息。希望对广大学生家长有所帮助。如果有不明白的问题也可以在线咨询,会有专业给你解答。
友情提示:以上信息由3721职校网(www.3721zhixiao.com)整理编辑,仅供参考。
本文地址:https://www.3721zhixiao.com/news/239746.html
职业学校招生信息
-
【职业教育活动周是在哪一周,我国职业教育活动周是在哪一周】“青春正步行•检团进校园”-----江北新区检察院到校开展“法治进校园”教育活动: 为深化校园法治安全教育,进一步弘扬法治精神,构建平安和谐.. -
【学生学籍管理系统,c学生成绩管理系统,小学生班级管理制度】践行自主管理、助力学生成长——程桥基地开展学生工作组管理有成效: 为更好地培养学生的主人翁意识和集体主义精神,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
【幼儿园开学第一课安全教育教案,开学第一课,开学第一课年】开学第一课,法治教育进校园: 又是一年“开学季”,为有效提高学生法治意识,营造平安稳定校园环境,9月5日下午,江北新区公安局山畔派出所张鹏警官.. -
【应急救援预案】应急救护进校园 急救知识伴成长: 9月13日下午,学院新学年第一批应急救护培训在扬子四居博爱家园举行,来自南京市红十字会的救护培训师王萍老师为制药2255班的40余名学生开展了急救知识技能培训.. -
【武汉市第一职业教育中心有幼教专业吗,江苏省教育网,江苏省教育学院】江南校区召开20级幼教专业暨江苏省开放大学教育学院23级新生开学典礼仪式: 10月26日下午,在江南校区二楼活动室隆重召开了南京化工技师学.. -
【郑州市科技工业学校有独立卫生间吗,天长市工业学校对口高考】天长市工业学校开展宿舍冬季安全卫生大检查: 在寒潮来袭之际,12月20日,党委委员郑兰斌同总务、宿管工作人员一起排查宿舍安全隐患,确保住宿环境..
-
【天长市工业学校对口高考】天长市工业学校迎接市场监督管理局突击检查: 为切实做好学期末校园食品安全工作,确保为学生提供安全放心的食品,1月11日上午,市场监督管理局对天长市工业学校食堂进行现场突击检查。..
-
【烟台临港工业学校职教高考班,天长市工业学校对口高考,潍坊市工业学校高考班】点燃青春 挑战极限 决胜高考 天长市工业学校隆重举行职教高考誓师大会: “扬帆起航,劈波斩浪;天工学子,再创辉煌!”在嘹亮..
-
【职教高考班,湖南职教高考,高考结束班主任获考生公主抱】新学期 新起点——职教高考部召开全体班主任会议: 为了增强班主任工作能力,提高班主任整体素质,进一步增强班级管理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提高学校..
-
【蚌埠市工艺美术学校张文艺】凝心聚力,奋楫扬帆——蚌埠工艺美术学校召开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全体教职工大会: 人勤春来早,笃行谋新篇。为确保新学期开学有序进行、各部门工作高效开展,2024年2月21日上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