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牡丹江技师学院】牡丹江技师学院种植专业
一、种植专业基本信息
| 专业名称:种植专业 | 学校名称:牡丹江技师学院 |
| 专业级别:技校中专中高级工 | 学校简称:牡丹江种植专业学校 |
| 专业学制:3年制/4年制 | 排名: |
| 招生对象:初中高中毕业生 | 专业学费:咨询 |
| 学校地址; | |
二、种植专业简介

一、招生对象与学制
本专业招收具有初中及以上学历的农村青年,学制二年。
二、培养目标
面向农村培养与发展现代农业和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相适应的,具有综合素质和种植岗位职业能力,能胜任种植业生产、经营管理、技术推广和信息服务等工作的应用型、复合型农村实用人才。农村致富带头人。
1.文化知识能力
培养学生具有基本的科学文化素养,具有收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语言表达能力以及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掌握本专业必备的基本理论知识和专业知识。为掌握职业技能和终身学习奠定基础。
2.专业能力
培养学生具有参与全年生产计划安排,做好作物布局、根据作物生长情况及当地季节特点、土壤类型等综合因素适时进行播种、施肥的能力;掌握对病虫草害的调查、预防方法;掌握当地主要大田作物、经济作物、蔬菜、瓜果等的种植要领;能够了解气象灾害对农作物产生的影响并采取相应措施进行预防,减少经济损失。
3.身心健康
使学生了解卫生、保健知识,养成良好的卫生保健习惯,培养良好的心理素质。
三、知识结构、能力结构及要求
(一)知识结构及要求
1.具有基本的科学文化素养,具有收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语言表达能力以及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掌握农作物、经济作物、蔬菜、林果等的科学种植知识,具有合理收获、贮藏与加工的能力。
3.掌握增产增收、提高经济效益的要领,具有发展区域经济和特色经济的能力。
(二)能力结构及要求
1.具有基本的满足生产生活需要的写作与表达能力。
2.具有计算机的基本操作能力。
3.具有从事农业种植所必须掌握的基本操作技术和能力。
4.具有在自给农业生产的基础上扩大再生产的能力。
四、课程设置及教学要求
(一)文化基础课程
1.农村应用文写作
本课程是涉农专业学生必修的一门文化基础课程。主要讲授常见且适用于涉农学生特点的应用文体。主要包括适用性文书、社交礼仪文书、传媒信息文书、行政文书、契约文书、生产经营文书、法律文书等的写作方法和要求,培养学生的写作和使用能力。
2.应用数学
本课程是涉农专业学生必修的一门文化基础课程。在进一步掌握数学基本知识的同时,掌握适合涉农专业必须的数学基础知识,通过学习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培养学生的基本运算和基本计算工具的使用与简单的实际运用能力,为学习专业课程打下良好的基础。
3.文明礼仪常识
本课程是涉农专业学生必修的一门文化基础课程。文明礼仪教育不仅是个体道德品质和个性形成的基础教育,也是提高全民族道德素质、振兴民族精神、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及构建和谐社会的基础教育。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文明礼仪的基础知识,培养良好的基本礼仪素质,提高个人修养和与人沟通的能力。
4.计算机应用基础
本课程是涉农专业学生必修的一门文化基础课程。在掌握计算机的基础知识地同时、熟悉计算机的操作系统、了解计算机网络、多媒体技术基础,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具有基本的文字处理能力以及继续学习和使用计算机的能力。
5.卫生与健康
本课程是涉农专业学生必修的一门文化基础课程。主要介绍国家基本的卫生方针和政策。农村卫生工作的基本原则,健康的基本概念和知识,维护健康的基本机能。通过学习卫生保健和心理健康的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培养自主认识、自我保健的能力,为身心全面健康打下基础。
6.农村常用政策与法律
本课程是涉农专业学生必修的一门文化基础课程。旨在提高对学生基本法律知识的普及与教育,使学生了解近年来国家在“三农”方面的重大政策以及与农业相关的法律、法规,深刻领会与生产和生活相关的基本知识、基本政策和日常生活中涉及到的法律问题的类型、特点及政策、法律疑问的解决。学会运用这些知识去分析、解决生产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初步做到知法、懂法,增强法律意识,树立法制观念,提高辨别是非的能力。做到依法办事、依法维权、依法同违法行为作斗争,成为具有较高法律素质的公民。
(二)专业基础、专业课
1.土壤与肥料
本课程是种植专业学生必修的一门专业基础课程。系统地介绍了土壤固相组成、土壤矿物质组成与土壤质地、土壤有机质、土壤结构性和耕性、土壤酸碱性、土壤肥力因素、土壤形成、分类与分布、土壤退化与土壤质量、土壤污染和防治、世界和我国土壤资源与改良利用、植物营养与施肥基本理论、化学肥料、有机肥料和生物肥料、配方施肥技术、施肥与人类健康等内容。通过精讲多练、讲练结合的教学形式,培养学生具有识别土壤性状、熟悉土壤供肥能力与植物需肥能力的相互转换关系,能够根据土壤肥力状况合理的进行施肥管理的能力。
2.农作物病虫害诊断与防治
本课程是种植专业学生必修的一门专业基础课程。主要介绍农业害虫的识别、农作物病害的诊断、农作物病虫害调查与综合防治等。使学生了解和掌握植物病虫草害发生规律,诊断和识别农作物主要病虫草害类型,综合运用多种措施保护栽培植物的生长发育,预防病虫害的发生和减轻农田杂草对栽培植物造成的危害,为稳定农作物产量、提高农作物品质提供保障。使学生成为具有先进专业技术、能够适应现代化大农业生产的职业技能型人才。
3.农作物生产技术
本课程是种植专业学生必修的一门主要专业课程。主要讲授小麦、水稻、玉米、大豆、高粱、谷子、马铃薯等种植的基本知识。使学生掌握小麦、水稻、玉米、大豆、高粱、谷子和马铃薯的播前准备技术,播种、育苗、移栽技术,田间管理技术和收获储藏技术。了解作物布局、种植方式、土壤耕作以及以上各作物的植物学特征和生物学特性的基本知识、基本理论和基本应用。学会运用这些知识去分析、解决农业生产实际中的实际问题。
4.蔬菜栽培技术
本课程是种植专业学生必修的一门主要专业课程。主要讲授蔬菜栽培的种子处理、育苗和温室、塑料大棚、风障畦、温床、阳畦及其他简易设施的建设等内容,使学生掌握各类蔬菜生产的品种选择、育苗、整地定植、田间管理、采收等技术。
5.果树栽培技术
本课程是种植专业学生必修的一门主要专业课程。主要讲授苹果树、梨树、葡萄树、李、杏树、桃树、樱桃树等的栽培与管理技术,病虫害防治等知识。使学生掌握果树品种选择、整形修剪、土肥水管理、病虫害防治等基本技能。
6.经济作物生产技术
本课程是种植专业学生必修的一门主要专业课程。主要讲授小豆、绿豆、亚麻、南瓜、甜菜、花生、向日葵、烟草等经济作物的形态特征、生物学特征、营养与应用价值等内容。使学生掌握各类经济作物生产栽培和应用技术。
7.农产品贮藏与加工
本课程是种植专业学生必修的一门主要专业课程。主要讲授水稻、小麦、玉米、大豆等主要农产品以及果品和蔬菜的贮藏方法,掌握预处理方法,加工工艺及操作要点等。
(三)专项集中实训
专项集中实训包括实验室操作、现场观摩、影音资料学习、多媒体教学、试验田实践等实践教学环节。
实践教学是提高教学效果、培养动手能力的重要手段。应紧密结合课程内容合理设置实验、实训项目,准备较充足的实验仪器、设备与设施,尽可能为学生提供动手机会,结合认识实训、演示性实验等多种形式提高学生综合实践能力。
1.土壤与肥料实训
通过田间土壤样品采集与分析,完成土壤状况调查,能初步掌握土壤类型与土壤肥力状况。通过本实习达到锻炼学生土壤田间调查与土壤类型识别的能力,以提高学生对土壤知识的掌握,为后续蔬菜栽培、农业种植技术课程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
2.农作物病虫害诊断与防治实训
通过田间农作物病虫草害症状的识别与分析,完成病虫草害情况调查,能初步掌握病虫草害的类型与危害程度,并提出基本的防治方案。通过本实训达到锻炼学生病虫草害识别的能力,更好地解决实际生产中植物病虫害防治问题。
3.农作物生产技术实训
通过了解小麦、水稻、玉米、大豆、高粱、谷子和马铃薯的植物学特征,掌握各种作物的生育期及生长发育所需要的环境条件。通过本实训使学生掌握作物的选地选茬、整地与施肥、种子处理、适宜播期选择、播种方法选用、压青苗、施肥和收获等技术技能。为提高作物产量,增加经济效益打下良好的基础。
4.蔬菜栽培技术实训
在实践中巩固各类蔬菜栽培的基础技术,强化各类蔬菜育苗、整地施肥、定植等栽培技能;能根据蔬菜生长环境进行植株调整、温湿度管理、肥水管理及病虫害防治;能进行蔬菜的适时采收及采后处理。具有运用所学知识去分析、解决生产实际问题的能力。
5.果树栽培技术实训
通过在果园中苹果树、梨树、葡萄树、李、杏树、桃树、樱桃树等的栽培与管理技术的实践,使学生具有品种选择、整形修剪、土肥水管理、病虫害防治等基本技能,更好的从事和发展果树生产。
6.经济作物生产技术实训
通过学习小豆、绿豆、亚麻、南瓜、甜菜、花生、向日葵、烟草等经济作物的栽培、田间管理、施肥、灌溉、病虫害防治、收获等技术,为学生以后进行经济作物生产奠定基础。
7、食用菌栽培技术
本课程是种植专业学生选修的一门主要专业课程。重点讲授黑木耳、香菇、榆黄蘑、滑菇、平菇、杏孢菇等品种的栽培技术,同时从食用菌的生产方案设计、菌种的培养、配方、接菌、田问管理、杂菌污染的防治、害虫的防治、采收等各个环节作出详细的介绍,提高食用菌的产量和品质。
(四)专业实习
专业实习是学生在校学习期间最后一个具有综合性及总结性的重要教学环节,是培养学生知识水平、工作作风、处事能力、探索和创新等方面综合素质的基本训练。其目的是让学生运用所学的理论知识及基本技能来进行综合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要求指导教师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制定实习内容,并认真指导、检查学生实习情况,实习结束根据实习内容编写生产实习报告,对实习过程进行总结。
(五)职业技能鉴定考试
对学生进行职业技能综合考核。
五、教学活动时间安排
序号 | 项目 | 学时 | 周数 | 第一学年 | 第二学年 | ||
1 | 2 | 3 | 4 | ||||
1 | 常规教学 | 1200 | 30 | 12 | 8 | 10 | |
2 | 专项集中实训 | 240 | 6 | 4 | 2 | ||
3 | 专业实习 | 400 | 10 | 10 | |||
4 | 职业技能鉴定考试 | 80 | 2 | 2 | |||
总计 | 1920 | 48 | 12 | 12 | 12 | 12 |
六、课程设置与教学时间安排
课程类别 | 序号 | 课程名称 | 总学时 | 各学期学时数 | |||||||||
第一学期 | 第二学期 | 第三学期 | 第四学期 | ||||||||||
总计 | 理论 | 实践 | 理论 | 实践 | 理论 | 实践 | 理论 | 实践 | 理论 | 实践 | |||
文化 | 1 | 农村应用文写作 | 60 | 60 | 0 |
|
|
|
| 60 |
|
|
|
2 | 应用数学 | 40 | 40 | 0 | 40 | 0 |
|
|
|
|
|
| |
3 | 文明礼仪常识 | 40 | 40 | 0 | 40 | 0 |
|
|
|
|
|
| |
4 | 计算机应用基础 | 80 | 80 | 0 | 80 |
|
|
|
| 0 |
|
| |
5 | 卫生与健康 | 40 | 40 | 0 | 40 |
|
|
|
|
|
|
| |
6 | 农业法律法规 | 80 | 80 | 0 |
|
| 40 |
| 40 |
|
|
| |
| 小计 | 340 | 340 | 0 |
|
|
|
|
|
|
|
| |
专业课 | 7 | 土壤与肥料 | 120 | 80 | 40 | 60 | 20 | 20 | 20 |
|
|
|
|
8 | 蔬菜栽培技术 | 120 | 80 | 40 | 60 | 20 | 20 | 20 |
|
|
|
| |
9 | 经济作物生产技术 | 120 | 80 | 40 | 80 | 40 |
|
|
|
|
|
| |
10 | 农作物病虫害诊断与防治 | 120 | 80 | 40 |
|
| 60 | 20 | 20 | 20 |
|
| |
11 | 农作物生产技术 | 140 | 100 | 40 |
|
| 40 |
| 60 | 40 |
|
| |
12 | 果树栽培技术 | 60 | 40 | 20 |
|
|
|
| 40 | 20 |
|
| |
13 | 农产品储藏加工 | 60 | 40 | 20 |
|
|
|
| 40 | 20 |
|
| |
| 小计 | 740 | 500 | 240 |
|
|
|
|
|
| 0 |
| |
选修课 | 14 | 食用菌栽培技术 | 120 | 120 | 0 |
|
| 80 |
| 40 |
|
|
|
|
| 0 | 0 | 0 |
|
|
|
|
|
|
|
| |
| 小计 | 120 | 120 | 0 |
|
|
|
|
|
|
|
| |
合计 | 1200 | 960 | 240 | 480 | 320 | 400 | 0 | ||||||
专业集中实训 | 1 | 土壤与肥料学实习(选肥选种) |
|
| 1 |
| |||||||
2 | 蔬菜栽培技术实习(农家院田园蔬菜) |
| 1 |
|
| ||||||||
3 | 农作物生产技术实习(大田作物种植) |
| 1 |
|
| ||||||||
4 | 果树栽培技术实习(果树修剪与防虫) |
| 1 |
|
| ||||||||
5 | 农作物病虫害诊断与防治实习(病虫害防治) |
| 1 |
|
| ||||||||
6 | 经济作物生产技术实习(区域经济作物) |
|
| 1 |
| ||||||||
7 | 专业实习 |
|
|
| 10 | ||||||||
8 | 技能鉴定考试 |
|
|
| 2 | ||||||||
合计 | 720 | 0 | 720 | 0 | 160 | 80 | 480 | ||||||
总计 | 1920 | 960 | 960 |
|
|
|
|
课程设置与学时安排可根据具体情况适当调整,但必须遵守以下原则:
1.每学期理论教学与实训、实习教学周数不得少于12周,平均每周40学时,每学期总课时数不得少于480学时。
2.必修课程开课顺序可以调整。
3.每学期课程实训不得超过4周;各学期课程实训周数总计不得超过8周(不包括专业实习)。
4.选修课可根据教学点实际情况调整课程门数。
5.专业课程中实践课的比例可以微调,但原则必须符合该课程的教学需要,专业课与选修课课内实践课时各学期总计不得超过280学时。课程内实践课时、专业集中实训、专业实习等实践环节合计总课时不得超过960学时。
6.文化基础课不安排实践课时,总学时不得超过340学时。
七、考核办法
(一)理论课考核
理论课考试采用开、闭卷结合的方式,卷面成绩占总成绩的50%,平时成绩占总成绩的50%。平时成绩包括:考勤情况(20%)、笔记和作业的完成情况(20%)及课堂表现情况(10%)三个方面。
(二)实习实训考核
1.过程性考核是对学生阶段性实习实训过程的测评,由学生的出勤情况、作业、实验、生产经营业绩、技术推广业绩等组成。成绩按优秀、良好、及格、不及格四个等级进行评定,占总成绩的(50%)。
2.终结性考核为实习实训课程结束时的综合性考评,成绩采用百分制,占总成绩的(50%)。
(三)学生毕业时各科成绩必须达到及格以上,否则不准许毕业,只发放结业证书。
友情提示:以上信息由3721职校网(www.3721zhixiao.com)整理编辑,仅供参考。
三、牡丹江技师学院简介
四、种植专业小知识
通过上面的介绍,你认为【牡丹江技师学院】牡丹江技师学院种植专业怎么样?【牡丹江技师学院】牡丹江技师学院种植专业好不好?如果有问题可以网上报名,让专业老师给你解答。
牡丹江技师学院开设专业
牡丹江种植专业招生
-
计算机专业部创建于1987年,设有美术设计与制作、计算机网络技术、计算机应用三大专业,其中美术设计与制作专业是国家重点建设专业,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为省示范专业。现有专业课教师35人,文化课教师11人,其中国..
-
核心课程:装饰设计原理,现场测量与方案谈判;材料工艺与报价预算、室内设计施工方案制作;园林景观、小区规划、商业空间设计等课程,Auto CAD绘图,Xrayi渲染。就业方向:在装饰装潢,园林、规划、广告公司等单..
-
◆专业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既掌握坚实的基础理论和系统的专门知识,又具有动手实践能力的软件市场高级专门人才,并为企业提供大量急需的IT职业市场实用性人才。◆专业核心能力计算机系统维护、网络管理、网络安全控..
-
◆专业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具有扎实的俄语语言基础和语言技能,有较熟练的俄语语言运用能力和听说会话能力;培养适应能力强、具有国际视野的创新型、应用型俄语人才,能够在外事、经贸、文化旅游等行业从事翻译、导..
-
培养目标:培养学生具有一定的计算机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适应计算机相关岗位的职业能力,使他们有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及立业创业能力。主要课程:C语言编程基础、计算机专业技能实洲、计算机网络、计算机基础。
-
【培养目标】培养从事计算机现代化办公操作,硬件组装与维修、系统软件维护、网站建站、网页制作及网络组建、配置和维护等方向的复合型高技能人才。【职业面向】培养面向企事业单位从事办公事务、网络规划、网络建..
-
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适应模具类现代化先进制造领域生产第一线所需要的高素质技能型专门人才。使其具有相应的制图、测绘、运算、使用计算机等基本技能和分析解决一般工程技术问题的能力;从事常用工程材料成型工艺..
-
专业简介:机械加工专业(技师):学制为四年制。机械制图、机械基础、金属材料材与热处理、机械制造工艺、工程力学、公差配合与技术测量、车工工艺、钳工工艺学、数控机床、车床数字控制、CAXA制造工程师、UG数控..
-
我校化工专业是在具有三十多年历史的原化工局技工学校发展起来的,无论师资力量还是教学实力都十分强大,它为牡丹江的化工企业培养了一大批优秀人才,为牡丹江的发展建设做出了很大贡献。现在我们作为牡丹江技师学..
-
一、招生对象与学制本专业招收具有初中及以上学历的农村青年,学制二年。二、培养目标培养发展与现代农业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要求相适应,面向基层农机推广部门、农机专业合作组织和农机维修服务站点等从事农机运..
